© Copyright – AMA美國管理協會(台灣) – AMA Taiwan | design by Morcept
課程簡介
如果您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出現下面的問題,您會怎麼幫助他?
- 在關鍵議題上各部門意見不一,而每個部門說的聽起來都很有道理,結果各部門的運營無法支撐戰略落地
例如,新產品上市,但效果不盡人意,該如何提升?
- 行銷部抱怨:「時機不等人。研發、生產、銷售的步調都太慢了。市場變化快,我們前期做市場調查、討論的力氣都白費了。」
- 業務部訴苦:「我們再難也認了,但打不過別家,給我們足夠的行銷支持了嗎?研發做的產品,跟別家比夠好嗎?好不容易有單,生產又跟不上。為什麼又責怪我們業務部?」
- 生產部辯解:「從測試到量產都需要時間,研發是研發,生產是生產。如果開發好了就能大批量產,那誰來保證品質?」
- 研發部不解:「為什麼總說我們的產品不好?那是他們不懂技術!」
例如,要控制生產成本!但該從哪裡控?
- 生產人員焦慮:「原料供應變化,報廢品增加,耗損增加。生產排期了,業務又說客戶要求變動,因此我們必須換線,導致成本上升。有了原料不生產?萬一客戶又要怎麼辦?庫存增加。」
- 銷售人員鬱悶:「即使這樣,客戶還不滿意呢,說我們總是延遲交貨。」
- 採購人員建議:「原料品項優化一些,品質別抓那麼緊,放鬆點,每次多訂一點,成本就下來了。」
- 財務人員不解:「這邊費用減少了,那邊卻升,整體……」
我們發現,當部門間意見不一的時候,問題不是哪個部門的「對」或「錯」,而是整個中階管理層:
| 盲點 | 結果 |
|---|---|
| 戰略:忽視每家企業有自己的獨特之路 | 認為所有工作都一樣,像過去一樣照辦就行 |
| 運營:因此未意識到每家企業都有自己 獨特的運作方式 |
久而久之,都只顧自己的部門 |
透過什麼方法能讓中高層管理者成為下面這樣?
- 理解不同戰略需要不同的運營模式
- 瞭解不同戰略的選擇、重點、利弊,進而優化自己公司的戰略選擇
- 瞭解不同戰略下的運營模式和重點,提煉出自己現實的運營重點
- 知道不同運營模式下,管理的重點分別在哪裡--從找關鍵活動到設立 KPI
- 檢視自己在企業中的角色和作用,自己是否抓到了管理運營的重點

課程綱要
一、企業「贏」在何處
- 贏在戰略:戰略規劃 6 要素
- 贏在運營:企業運營 3 維度
二、企業運營模擬:階段一 體驗運營
- 第一年運營:
– 小組成員分別擔任銷售、生產、財務、行銷主管,跳出部門
– 瞭解遊戲規則 - 第二年運營:
– 初步制定企業的戰略規劃
– 發現運營中的問題與機會 - 第三年運營:
– 分析盈虧平衡
– 把握投資節奏 - 第四年運營:
– 制定現金流預算
– 階段總結
經過這些階段,學員更能看清企業運營的整個過程;認識、改變自己在運營上的認知盲點及慣性思維
三、企業運營模擬:階段二 懂得運營
- 理解 3 種戰略選擇,知道什麼是圍繞戰略的運營
- 分析 3 種戰略目的,知道從哪裡著手運營
- 第五年運營:
– 重新規劃企業的戰略 - 第六年運營:
– 進行成本分析
– 進行產品選擇與生產線選擇 - 第七年運營:
– 部門間的協調
– 評估企業價值
經過這個階段, 學員將會瞭解何謂「關鍵運營活動」,這些關鍵運營活動分別在「風險管理」、「成本管理」、「計畫控制」三個方面的管理重點,及如何設定 KPI
四、本企業戰略到運營研討
- 結合戰略運營框架,討論自己企業的運營需求
– 設定自己的管理重點、部門 KPI、關鍵運營活動
– 檢視自己是否掌握運營重點,做出改進計畫,改進本部門的運營狀況
課程優勢
課程特點
- 理解戰略,從經典案例分析中理解企業戰略、理解戰略與運營的關係。
- 體驗運營,透過沙盤模擬體驗如何跳出部門、從全局觀來思考;看到自己在運營上的盲點和慣性思維。
- 懂得運營,知道什麼是圍繞戰略的運營,知道從哪裡下手進行運營。
Decision Base與市場上其他沙盤課程的區別:
| 玩一次名叫Decision Base 的大富翁 | 學習「戰略-運營」的知識和工具,學透運營邏輯 |
| 辦一次高管體驗,從此就能換位思考 | 檢視自己的角色,是否運營到位,並能支持企業戰略 |
| 做一場培育跨部門協作的 Team Building | 將企業的目標逐一落實 |
企業內訓客製化服務
- 案例客製:用學員從戰略到運營的實際難點來做案例討論,上完課後能知道實際的困境該如何解決。

